如過以引拍開始~到用力結束,分為十段,過往擊球點約在 7.5~8之間 總以為這樣是能發揮最大效率之擊球點。 但是網上有網兄,提到類似球快到時再快拉前臂的擊球法,沒試驗時以想像為之,認為這樣會”根本”沒力。 但好在的是,我有”發球機”,有位不會累的陪練員陪著我,練習”新”拉球法,試驗後的感覺很好,以前的是較有力,但是在”拍面”和”一直線”常會失誤,總無法將拍面和一直線的熟練度練得很好,且整個擊球總”需要”快才不會”落溝”。 但是新的擊球法,力量是少了約20%但是穩定度卻也差不多能提升20%,且不用這麼快擊球。且運用到”削球”和”搓球”的打法上也能適用的妥當,所以先改成新方法的擊球方式。 補充一下新法的描述:在一直線上來說,這樣的打法,較能保證擊球會盡量成一直線,但是回復動作會較慢些,不過可利用練習克服這個缺點。因為擊球時,繼續往前的路徑能較長,以往雖是打在 7.5~8之間,但是需擊球快速,所以不易每球都能擊在這段甜區,常會相持時,一下就擊打在9.5 ~10 容易失誤。 再應用到削球和搓球來說,以往引拍較長,在削、搓時擊不到最佳擊球的,或是球會MISS (之前很常發生),但是現在用這樣的新方式,是用”等”球來再擊,所以MISS 的機會會減少很多,這樣胡亂丟分的情況會減少很多(改進了自己自爆的大缺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