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加拿大球王--王臻--,好看的比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btbfHq0yg
王臻(Eugene Zhen Wang)
年龄:27岁
国籍:河北石家庄出生,今年6月刚获加拿大国籍。 本 文 来 自 家园网 IASK.CA
参赛经歷: 加拿大 家 园 网
2007年加拿大盃男单锦标赛冠军
2008年Butterfly Cary盃巡迴赛亚军 家园 论坛
2010加拿大华人乒乓球协会锦标赛冠军 i a s k . c a
2011年Badger公开赛冠军
2011年叁藩市公开赛冠军
2011年美国公开赛冠军
2012年乒联世界巡迴赛第8名
2012年Butterfly Cary盃巡迴赛冠军
2012加拿大国际乒乓球冠军盃赛冠军

另一位對手是   冠軍 2012加拿大國際乒乓球冠軍盃賽冠軍 Wenzhang Tao 2773 陶文章今年2014美國公開賽冠軍 在決賽擊敗日本好手上田仁(Jin Ueda)奪冠


非"超一流"高手,但是整個動作很順暢,正手非每板又大又快但協調、流暢。
反手能頂得住,對到非強力反手時也都能反帶反撕幾板。
唯一較整體技術上有相對缺陷的,可能是發球有點單調,對手接發時多數沒特別困難,都要靠自己搶攻得分。

正手拉、攻、反手撕、擋、站位、接發球、發球(相對弱勢,但對業餘來說也很好了),身體協調度,下蹲重心等都值得模仿。

和日本的岸川,韓國的小胖(忘了名字,身材同這位一般也稍胖一些)都非超大板型但很順暢,比賽都很好看,也值得學習。

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是否要"記憶"對手擊球的"常用路線"

例如阿忠,strong等人習慣打不易打的直線球,也有人反手原應打斜線更好進但即使好球也會打直線等。

這樣的球友,其實我是有意的不要往他們的路線做防守,因我想要練習看動作後判斷落點,但事實上蠻難的,我自覺進度不佳,即使是實力差的球友要這樣的判斷時,即使判斷正確也來不及到位(如果他們打的是較難擋的路線)。

所以想從瞬間姿勢判斷,改成"習慣"或擊球前站位即判斷他會打球的落點 ,這樣可能會簡單,但也有缺點:
一、變成"猜"球,雖然機率蠻大的,但對整個技術動作來說沒什麼進展。

好處:
習慣或這能力若能養成在正式比賽遇到陌生選手,能從第一、二局就能記憶住對手的習慣技能落點,或常用技術能力。

新發球--參加日本女子選手--平野

拇指突出的握拍(可參照視頻),動作能比原來的動作一樣但是質量上不論上、下旋都能更強,假動作也很不錯,所以最近會漸漸改成這樣的握法。

主動發力-不要怕失誤

已很長一段時間了,例如發球時大致上若對方沒有"強司"球時,我總是用過度方式打,這樣的結果就是總是對方攻擊,而我總是在被動方面,雖然在勝率上好像沒差很多,因為我的防守也因為這樣的被動打法訓練下也加強很多。

不過,在攻球的打法上總是被動且很多的打法都用不上且打法單一容易被高手突破。另一點就是對方不會怕,所以總是在拉距中取勝,即使實力本來就能贏的,因對手不怕我的優點。

現 在改變:
就是一發球除非很難打就一定要正反手發力拉或攻,即使會失誤或不是很好的機會都需要這樣的打法才行。

挑球拍型--一定要外撇

沒果沒外撇其實拍型會朝向過於"左"邊了,這是一定的,以前沒發覺,所以外撇還無法打直線它只是打斜線的基本而已。

若需挑直線一定要配合身體,腳步等朝向直線位置才行。

所以以前在挑球失敗率高即使控制了不錯的"壓拍"的拍型,擊球點也仍然進球率很低,其中之一還少了"外撇"這因素。

目前挑球還是很高難度,但至少加上"外撇"後應該會補齊了這漏洞。

正手擊球--行進路線一定要在對方來球的路線中

最早期:
拉球都是"往上拉",也就是即使判斷成功對方的來球路徑,但是我是從下往上拉,所以擊球時能碰到球時的範圍是很小的。
中期:,
拉得較準了,因改進"往上拉",引拍變小,但是在前幾天牽球練習時,發覺漏球嚴重又發覺,原來以為擊球已在對方球的路徑中,其實還差很多,也就是我引拍放置的位置都不是在擊球路徑上而是判斷後才下意識的程動,此時自以為是在路徑上其實沒有。

改進方式:
就是引拍+判斷對方球的路徑和落點時,引拍就要放在路徑上上了,當然此時站位,下蹲、身體也必需準備好才行。

會再持續練習中。

反手--改變中

反手-原來已很好,但是
一、在身體中間這位置總是會被擠到。
二、以"撞"為主的打法,一直無法很好的發力。
三、正手轉反手或反之,總會因指、掌或其他小因素總會握錯發生,好的球常miss,改進很困難。
中間一度又改為將拍頭更直立,又能稍補上面的缺點。但是又發生手臂產生疼痛,所以可知這樣的擊球會傷手,又在改變中。
現在
一、又改為拍頭約為45 度,愈近身體位時,拍頭可能到70度或更直立些。
二、肘部以往擊球練習很漂亮,但是實戰時肘就會又靠近右勤骨,所以又打不好,但是在最近才發覺,所以現在是拍子儘量不要往前過多,或擊球會"鉤"出,保持平行就是和球桌端線平行之義,以往只要擊球就會"鉤"出去或發力時其實是"不平行"的。






攻球打法--以拉球法為底的擊球姿勢

這在前一天晚上,思考攻球,為何這麼 差,而我的拉球相對來說好太多了。靈機一現,想到我就攻球時或練球時在牽球時總無法用撞擊方式打球,如果我用拉球的動作,含站位,蹲下,擊球點都和拉球一樣,唯一不同就是不在往上摩擦僅改成拍面更垂直些而往前撞即可。

昨天試打和球友牽球,感覺非常好,控球穩,力道也強,整體的擊球姿勢也協調。

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2015.03東華積分賽-

好久沒有參加積分賽了,幸好參加後還是有些獲得的。
一、睡眠一定要充足:此次仍然同以前一樣,睡得不夠,體力就很難有"爆發力",在"專注力"同樣缺少簡直是惡夢。

二、熱身不足對個人影響非常大,一定要提早到達充份正、反手熱身。

三、和東華小學妹是唯一一場此次比賽有感覺在"比賽"的感覺,技術力輸出六成,但專注力有八成,第四局是一球,反手突然去反挑對方一顆發球,可惜下網,但那一顆球非常明顯的讓反手擊球終於有了"球感"了,但可惜球賽在四顆球後也結束了。

必須認清:

一、只要比賽時,休息過後一定會戰力下降,所以一定要每場比賽體力充足,且比賽前至少要揮拍等方式才能恢復戰力。

二、一上場就要興奮,享受打球快感:不要過於小心就像東華和小學妹那場就覺得一上場就很開心、興奮雖技術力輸出不足,反手完全無感,但打起來還是很享受的。

2015新開頭--仍在改變中

已接近九個月沒文章發表,有點懶得發表,因為改變不多,以為就此底定,但是幾月前的手臂受傷,又得再次改變擊球方式,經一二個月的改變後,應該能避免受傷的擊球方式。

改變
一、反手擊球:
1、原本(半年前)反手的拉球已近底定姿勢,但是手臂的傷勢加大表示擊球方式影響生理,必需改變才行,所以又再重新找擊球但仍能保持原來的質量,幸好找到了替代方式。

二、正手擊球:
這是最近一二個星期後和尤教練練球時,才底定的方式,就是正手用"小拉球"的方式來解決一些原本不易處理的球型。


進展:
一、接發球:
1、這二週反手的改變
2、這二週正手小拉球的改變

沒進展:
正手攻球
打高球

遊大器兄,傳電話號碼給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