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球點:不知該如何稱,且稱球點,就是球的上升期時就要打球的那一個節奏點。
以往:
我的打球節奏無論上、下旋幾手都是下降期打,就是練習擋球(現在我常稱頂球")也是這個球點。以往是在球落檯後我"再"判斷球往那裡再去打或擋,但現在的改判是我只判斷球"落"在那一點,確定這一點的位置拍子就要出去了。
總結一下:以往球落檯後,判斷最高點的位置才打。現在判斷球落檯的位置就打。
注意:這仍是在被動的時候這樣打較有利,若是想要如短顆般的主動攻擊時,可能此時的經驗、技術還不足,若是平面拉還是等最高點較有利(目前來說。)
改變:
現在就是判判對方落球下來在那個位置時就要立刻擋或帶一下,此時的進球率其時很高,配合前一篇的反手拉左,拉右(當然要看對方來球的旋轉方向)就能擋、帶得好而這需要持續練習。
意會:
一、就是球一落地就得立刻擋或帶的感覺。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正手、反手拉出去的旋轉改變
之前:
反手拉原本只拉球的左側就如正手拉多數拉球的右側一樣。雖以前也有拉右側的想法和動作但多是被動或很少做到不以為意,只將它做為小小的變化而已。但偶然中的練習發覺,拉右側(簡稱反手拉右)竟會讓球比拉左質量高的多。
說明舉例:
一、對於對手以正手發球來說會是剛好剋制旋轉,也就是對方發正手強下旋球,以往用擰的方式或強拉只能拉高吊質量不佳,因為常會拉不起來也就是只能拉更下部,但這幾次反手拉右中來拉這顆下旋球比以往拉上檯更好拉。
二、以往以反手對頂時總怕球過噴或怕磨擦不夠,所以只能對頂幾板靠運氣而已,但若是以反手拉右的拍形來撞擊或小磨很容易就控制住,例如對方無論直拍、橫拍過來的球都是順時鐘過來,若以往我用反手拉左就會讓旋轉更大若能過去當然質量旋轉度會更大,但是我以控制球見長,這種球我總是打起來有運氣成份因常控不住球,如今若以反手拉右就能有效制住旋轉了。
實戰舉例:
一、我以反手發快速球到對方反手位,對方頂過來的就是順時鐘,此時用反手拉右的拍型直接壓一些拍加上撞擊就能有效控制球的旋轉且敢將力度加大回去的球會更快不怕出界了。
但注意若是發側上側下球,對方若是切得好回來的球就是超轉的逆時鐘回來,此時就和過去一樣用反手拉左才能制住旋轉。
意會:
如不懂反手拉左、拉右是什麼意思,就是想一下,自己以拉手拉的球若沒有故意多數球就是順時鐘旋轉,反之正手拉多數就是"逆"時鐘。所以我們要"反手拉右"時就是想辦法讓反手拉的球出去時能變成"逆"時鐘,正手拉出去時會成為"順"時鐘,這樣的變化非常大,且質量超過我之前的預期,竟然比原來的質量高上許多。
反手拉原本只拉球的左側就如正手拉多數拉球的右側一樣。雖以前也有拉右側的想法和動作但多是被動或很少做到不以為意,只將它做為小小的變化而已。但偶然中的練習發覺,拉右側(簡稱反手拉右)竟會讓球比拉左質量高的多。
說明舉例:
一、對於對手以正手發球來說會是剛好剋制旋轉,也就是對方發正手強下旋球,以往用擰的方式或強拉只能拉高吊質量不佳,因為常會拉不起來也就是只能拉更下部,但這幾次反手拉右中來拉這顆下旋球比以往拉上檯更好拉。
二、以往以反手對頂時總怕球過噴或怕磨擦不夠,所以只能對頂幾板靠運氣而已,但若是以反手拉右的拍形來撞擊或小磨很容易就控制住,例如對方無論直拍、橫拍過來的球都是順時鐘過來,若以往我用反手拉左就會讓旋轉更大若能過去當然質量旋轉度會更大,但是我以控制球見長,這種球我總是打起來有運氣成份因常控不住球,如今若以反手拉右就能有效制住旋轉了。
實戰舉例:
一、我以反手發快速球到對方反手位,對方頂過來的就是順時鐘,此時用反手拉右的拍型直接壓一些拍加上撞擊就能有效控制球的旋轉且敢將力度加大回去的球會更快不怕出界了。
但注意若是發側上側下球,對方若是切得好回來的球就是超轉的逆時鐘回來,此時就和過去一樣用反手拉左才能制住旋轉。
意會:
如不懂反手拉左、拉右是什麼意思,就是想一下,自己以拉手拉的球若沒有故意多數球就是順時鐘旋轉,反之正手拉多數就是"逆"時鐘。所以我們要"反手拉右"時就是想辦法讓反手拉的球出去時能變成"逆"時鐘,正手拉出去時會成為"順"時鐘,這樣的變化非常大,且質量超過我之前的預期,竟然比原來的質量高上許多。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