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領軍人物,個人直接破題:
中國人==中國人==中國人
馬龍、科科、另一個目前還沒出頭,因為第三者在中國的話是可以被取代的,意思是真的有客觀上的第三名,但是為了配合雙打、激勵後輩、戰術考量等都有可能用第四、第五實力的選手。
頂頭的有許昕
中小將:方博、閻安
小將:周雨、林高遠、尚坤(贏王皓幾次)等
可惜特異打法(如直板、削球、短顆等)近來除了一位直板橫打的范勝鵬選手外好像沒有冒出頭的了。
許昕的打法讓觀眾覺得很好看,常有逆轉球出現,但是桌球的逆轉球好看但對選手來說是不好的,常打逆轉球表示了開盤或開局穩定性不足,雖然會讓自己有信心在落後時仍能有得勝的信心,但是桌球要是這樣打的話,那就難打了。
中國隊的一開始戰術就是要讓對手感覺你超難打,贏的希望少,所以選手一對到中國隊就很難發揮水準,總是少了一口氣。另一極端則會打博命球,反正贏不了就拼,這也是中國教練常說的對方開始要拼了。這樣贏的機會當然會更小,不過這樣也是另一種機會。
另外許昕的站位過遠,這又是另一種外國選手不怕的模式,互拉互咬即使我最後輸了,但我心理仍然一直有底的打,總會有機會贏的(一個大比賽對到五六位外國人,總會有實力起伏、運氣好壞出現的)輸的機率就大多了。這是我對許昕的看法。而他對馬龍、科科的勝負來看,依目前來看還沒機會有四成以上。
方博、閻安 尚坤—從u17小將到現在已在國家隊、乒超聯賽歷練許久,但前有大樹下除了在乒超能較顯眼外還未能有獨當一面的機會,不過實力已非常堅強。
周雨、林高遠還是小將,雖說周雨得了全錦賽冠軍(賣個關子,也有個女將也早得了全錦賽冠軍,但至成依然…….)。要說冒出頭看實力,因為還不是主要隊員,還沒得到國一隊教練傾全力猛練下,還要再看看了。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擺短的基本技術
擺短:超難的技術,這大概只有所謂超一流才能擺得好,非一流選手可跳過。
但是............................................................................
若沒有這項技術要成為國內一流選手是很難的。
擺短的難處在於"判斷"能否清楚。對方發球過來,要是能準確判定是下旋球那當然就沒問題,且來球是在網前近檯更是簡單了。就是球過來後的球的上升期時擊球的五、六點鐘的位置。但是練習時很簡單,問題是對方發球時我們若能判斷清楚也就表示對方的發球能力很一般實力鐵定比我們低,無論擺不擺短多數能贏。
且擺短只用在下旋,若上旋則使用檯內的技術。所以現在很多世界選手甘脆放棄擺短,直接幅反手擰球過去,不需要判斷的那麼清晰就能使用這項技術,所以擺短還是要練,但使用的時機上可就不需那麼多了。
但是............................................................................
若沒有這項技術要成為國內一流選手是很難的。
擺短的難處在於"判斷"能否清楚。對方發球過來,要是能準確判定是下旋球那當然就沒問題,且來球是在網前近檯更是簡單了。就是球過來後的球的上升期時擊球的五、六點鐘的位置。但是練習時很簡單,問題是對方發球時我們若能判斷清楚也就表示對方的發球能力很一般實力鐵定比我們低,無論擺不擺短多數能贏。
且擺短只用在下旋,若上旋則使用檯內的技術。所以現在很多世界選手甘脆放棄擺短,直接幅反手擰球過去,不需要判斷的那麼清晰就能使用這項技術,所以擺短還是要練,但使用的時機上可就不需那麼多了。
檯內球--更是乙組的王道
檯內球:
多數乙組好手或是普通甲組尾,多數都沒有檯內球使用的技術和信心,連帶的使得多數普通球館間多數人不想也無法習得檯內球的技術,多數是檯外是較有信心的。
事實上要是能習得檯內球的技術,檯外甚至毋需再練習這麼多的時間,且檯內球的技術是絕對能使用到檯外的。因檯內都能發力,且能準確的進球後檯外球的技術就水到渠成了,也就是檯內球若能學得好(但容錯率較低)檯外球就更沒問題。
好得到此,有此人還是覺得我在檯外的技術已爐火純青了,毋需再有檯內的優勢,這我同意,既然已很強,當然沒人威脅時就覺得技術上不需再進步。不過若戴對深一層講時,這類乙組好手其實不是很滿意,多數是覺得再學也學不到更好的技術了,所以放棄遇到甲組高手就算了,但心中應該還是有贏的欲望,只是就這樣被掩蓋過去。
如果是新手學習,則請一定不能先放著檯內球不管而僅專心在檯外的技術,一定要深研才行。
以刀板言檯內基本技術不談太高深的,但至少在檯內的下旋和上旋球的處理是必備的,且正反手皆能使用。
正手檯內的上旋球,如何使用基本技術:
一、腕放鬆。
二、僅用小手臂擊球可,但全身非處於僵直狀態,只是比較值而言。
三、板子感覺上有一直線,擊球時擊球的一點鐘處,練習時會有"碰"的有力聲響。
四、擊球時在擊球點時,先鬆腕後會有一點往後移再發力的感覺,此時要用"一直線"的擊球位置,感覺會有往前翻拍的感覺(側面看類似九十度壓球)。
正手下旋球時,則碰球的四點鐘位置,有點挑起的感覺,但不能過大力否則易出界。其餘和上旋球的方法類似。
反手上旋、下旋和正手皆一樣。
這樣的技術要是能熟悉其技術、姿勢後在檯外球就能更簡單的擊球了,因檯外球更易發力,球飛的距離更長,更易進入。高度也能稍高。
所以儘早習得檯內球的使用技術,會讓你的進步更快。且花一樣的時間但能使得實力更紮實。
多數乙組好手或是普通甲組尾,多數都沒有檯內球使用的技術和信心,連帶的使得多數普通球館間多數人不想也無法習得檯內球的技術,多數是檯外是較有信心的。
事實上要是能習得檯內球的技術,檯外甚至毋需再練習這麼多的時間,且檯內球的技術是絕對能使用到檯外的。因檯內都能發力,且能準確的進球後檯外球的技術就水到渠成了,也就是檯內球若能學得好(但容錯率較低)檯外球就更沒問題。
好得到此,有此人還是覺得我在檯外的技術已爐火純青了,毋需再有檯內的優勢,這我同意,既然已很強,當然沒人威脅時就覺得技術上不需再進步。不過若戴對深一層講時,這類乙組好手其實不是很滿意,多數是覺得再學也學不到更好的技術了,所以放棄遇到甲組高手就算了,但心中應該還是有贏的欲望,只是就這樣被掩蓋過去。
如果是新手學習,則請一定不能先放著檯內球不管而僅專心在檯外的技術,一定要深研才行。
以刀板言檯內基本技術不談太高深的,但至少在檯內的下旋和上旋球的處理是必備的,且正反手皆能使用。
正手檯內的上旋球,如何使用基本技術:
一、腕放鬆。
二、僅用小手臂擊球可,但全身非處於僵直狀態,只是比較值而言。
三、板子感覺上有一直線,擊球時擊球的一點鐘處,練習時會有"碰"的有力聲響。
四、擊球時在擊球點時,先鬆腕後會有一點往後移再發力的感覺,此時要用"一直線"的擊球位置,感覺會有往前翻拍的感覺(側面看類似九十度壓球)。
正手下旋球時,則碰球的四點鐘位置,有點挑起的感覺,但不能過大力否則易出界。其餘和上旋球的方法類似。
反手上旋、下旋和正手皆一樣。
這樣的技術要是能熟悉其技術、姿勢後在檯外球就能更簡單的擊球了,因檯外球更易發力,球飛的距離更長,更易進入。高度也能稍高。
所以儘早習得檯內球的使用技術,會讓你的進步更快。且花一樣的時間但能使得實力更紮實。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