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七月底的一些反省

最近進度算是又遲緩,原因是在檢討中拍形、擊球點、擊球節奏完全又要改變。

節奏是有點難度,因都沒看過自己的錄影只能空想,一定要儘快有錄影才能知道正確的擊球。

一、目前以為之前都是在上升期擊球,時間短易下網或出界,現在要改成最高點或下降點讓整個擊球時間較慢,整個動作能夠有控制每一板的感覺,而不是被球控制這樣會使控制才能真正控制而不是一板回一板回到自己都無法控制,這不僅是主動擊球要控制在被動時更是重要,這是成為高手的重要里程碑-被動中能控制節奏。

二、之前研究很久的擊球甜區到邊緣的路徑,這幾個月幾乎都忘了,常常使得打球都打不中,因為都忘了甜區到邊緣路徑的重要性。目前發覺在甜區擊球後從持拍的食指出去是很好的路徑。

三、拍形儘量直立。

四、不要用手腕打球,用重心再藉小手臂擊()出先不要用手腕會使得擊球穩定許多。

五、第三板的銜接,之前都是發完後整個人都沒到位(要是目前的雙打,就習慣到位了)所以雙打顯得打得較好,但是單打欠缺這一步,所以練發球時一定要練第三板的銜接動作。

六、正手要拉,扣時習慣整個人(原本是蹲姿算是正確)整個人的胸會帶動頭肩等使得人往後仰的感覺來擊球,所以要改為蹲姿時,頭一定要堅持在前仍呈現重心在前,而擊球時眼不能看前面,一定要盯住球在正手位的大致方向,前方就由經驗感覺來控制到前面的那裡(以往是這種球,都不看擊球瞬反而是看前方的位置,反而使得擊球變成運氣,好運就進,差一點就擊不到甜區而出界或下網)

六、接發球,目前和攻擊一樣,接發球的時間都過早,所以感覺老是接不好,目前就一定要控制住節奏讓擊球時一定在最高點或下降點,會更好(但這一二個星期來看,改很困難,畢竟已打那麼久的擊球時間的點,雖錯誤但都熟練了……)

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0704中x體育館積分賽心得

中x體育館積分賽心得
此次報2000以下和以下各一組,整個場館很悶熱估有33度以上,練完球(二十分鐘左右)就換一件衣服了。

對手:
郭彥x,上次在友誼賽輸過乙次(但我之前積分賽贏過她二次了),那個發球還深印腦中,此次其實雖模擬過,但其實接得仍不好,就是硬接回去,但有好幾球他扣失誤所以發得質量上顯得不夠堅持(我自己就常有這樣的毛病,對自己發球沒有信心愈發愈沒有質量 真是一個大缺點)所以讓我的壓力減少,而我有遮擋發球對於左撇子而言,效果很好,所以我的發球大致上能銜接我的第三板。但是局數還是一直持續到第五局,最終還是靠發球贏了這場比賽。
另外對方的搓球(扣球失誤過多,所以搓球變成主要技術)很低雖沒有劉x上的搓球轉,但是夠低導致反手不敢上手拉(也導致了往後整天比賽都不敢拉了)。

此次遇到馮x仁,二比三輸了,總結有1、接發太差,對方站正手位發球到我的反手位,幾乎必死(這我常接耶,竟然完全無法抵抗..冏)。2、正手位短球同樣接發得不佳擺短過高,搓也搓不深遠。3、擋球能擋下一板,但就是幾乎擋回正手位,若能調整有直線球就差很多。其他和平常練球時相差不大。
冠亞軍再遇乙次:他的反手反撕非常熟練且角度很大加上接發球仍然不理想,很快的就○比三輸了,想想也實在沒好法子能抵抗,因接發都被控制而自己的發球第三板卻不敢起。

二千以上時遇到的對手
主要是郭x廣,聽呂x宏說他已能打贏他了,實在不敢相信。
這場比賽中二比三輸了,且我先贏二比一聽牌的說,真是可惜了。
這場比賽我的優勢有他拉的球質量高但是角度不大對我來說正好能擋住好幾板,打得他要特別發力所以正手攻失誤很多。
輸主要仍是接發球,他的反手發球非常快,且發我的正手用正手不敢直接拉,若是到中路我用反手接想碰就碰過去但又會快沒力(這點很奇怪,發那麼快卻一接就無力的下網)。另外可惜的是我的接發他接得也不好,我用反手發到正手短球,他會接到我的反手位且質量不高,可惜我不敢拉又切回去,幾個關鍵球就這樣消失。
第五局一開局我二比○領先,氣勢很旺,但不曉得為何竟又連輸六顆變成二比六,最後雖然再追趕還是八或七比十一輸了。
另外反手對抗時,我的反手快擋放慢了很大的速度不敢發力原本能主動都變成被動,這是在比賽中不敢”堅持”的敗因。

總結:此次比賽仍輸在接發,要維持反手攻的能力。

zlc + 天能機 64 試打心得

這幾天到球館剛好有小朋友(五年級)拿了一支,zlc+正反面都十天能機64。
My god 這麼貴的拍子,還沒試過,就拿來試一試。
首先外觀來看,皮還很光滑,周圍無掉顆粒(其實是九成新以上的完整),問他剛買嗎?小弟弟說打二個月了(他是小學校隊,一天要打三個小時以上的),可見這皮應該壽命很長才是吧?
新波爾zlc 的FL柄很細握起來不習慣(我打ST或許FL本就這麼細),貼64兩面有頭重腳輕的感覺(我的拍子是水谷+正反都是 PLSAMA430).
膠皮按起來是Q度十足不是像大陸皮的死硬或像430的軟彈。

接著正反手牽球:ZLC+64的膠面和海棉整體打起來比我的器材來說,需要更大發力才能有相對的質量,否則海棉撞不進,速度就出不來。而檯內控制(本來就較難發力)會因海棉的硬度較硬導致手感較差更難控制。
打法上若是習慣撞擊多的人,如小弟弟的打法正手一律”類衝”球(很多小朋友都是這樣的打法,也不知如何命名)小手臂用力少,用身體帶動來打球,這樣對小朋友來說是較正確方式但是摩擦相對少,所以他用這支還算適用。
換到我來使用我習慣的打法正手多數磨得較多,反手就是撞得較多些(但要撞進去,除非是反手扣球才會撞得進)但這支器材就顯得反而變慢,我要是想要有原來的質量就需要”更大的發力”而這樣會導致動作變形,所以”當下”是不適合使用。

總結:器材是看人使用,玩器材也是樂趣中的一種。T64的應用上我想原本習慣大陸皮灌膠而現在不能灌的,應是很好的選擇非常的相似,但又不需要每次的拔拔黏黏,壽命應該較長(不用黏來黏去膠皮損傷少)。
但要是為了省錢,且原本的技戰術上就不是很適合,就可能再多慮錢包的問題了。

後記:對於板子ZLC 來說,實在和水谷分不清畢竟是不同板子黏上完全不同的膠皮,所以這次的器材試報,僅是對二支器材整體的粗略心得。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乒乓世界--

记笔记是刘诗雯进了国家队以后养成的习惯,以前她只是赛后写总结,赛前准备靠“过脑”,后来孔令辉一再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下来的东西总要深刻一点。平时积累到了,赛前看一遍就能心里有数。 ----------0906-劉詩雯,可見"筆記"的重要。

“郭焱很能扛,等她失误的可能性太小,要想赢,是拼赢的,不是保赢。第三局8:2被她追平,我打得稍微有一点紧,再这么打下去就危险了,打成1比2,后面就不好打了,这局说什么也得咬下来。最后几个球打得特别坚定,平常打到关键时刻,我侧身相对少一点,但那一瞬间我告诉自己必须得果断,连续发抢几个球,基本没有过脑子,就这么打,特别坚定。”说这话时,刘诗雯字字铿锵。---------這一段話有二個重點:對手除非級數差自己很多,否則就是到了六比二,八比四的分數,仍然不能以"等對方失誤"一二球讓比分變成九比五的心態,仍然要"發搶"才行,即使二中一甚至二顆全輸也有助於接下來二顆球的狀態。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關鍵時刻"基本沒有過腦子"這不是說,就是沒頭沒腦的發搶,而是在"訓練"中,已練過十萬遍的套招,此時不能有"保守"心態,發那裡,接下來第三板就是一定要"執行",不能有所遲疑。

刘诗雯自己也深知这一点:“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地方要像宁姐学习,关键时刻,她的气压得特别沉,我喘着喘着就感觉提到嗓子了。”------這就是氣勢,但高手才能感覺到對方嗎?若是業餘玩家能有這樣的感覺嗎?(感到對手的強大),或是沒打過的雙方(若已知雙方的差距很明顯)強方也能發出一樣的氣勢嗎?(例積分1750 vs 1300)。所以氣勢很重要,即使是業餘者依然要注意在贏時能發出,在劣勢依然能夠發出,但"具體"描繪可能在往後會有更好的心得來寫出這一篇"氣勢"。


马龙的技术比较全面,没有什么无谓失误,他的落点变化很快,这是他的优点,虽然他已经到了超一流的水平,但是技术实力还比较单薄,缺少马琳、王励勤那种气势,尤其是杀伤力不足,比赛经验还不够。马龙要想达到顶尖的水平,要想再往上突破,必须要特点鲜明,不管是马琳、王励勤、王皓,他们每个人都有很鲜明的特点,但是马龙这方面稍微欠缺一点。----------鮮明的特點,其實有稍研究桌球的人都能講得出但重點是如何能稱做特點鮮明,又為何鮮明才能勝出,我的解讀是特點鮮明白話就是"得分的殺手鐗"。只要打成這樣的套路我就能贏。例如王勵勤就是正手對拉(無機以前),馬琳就是發球和接發的"變化"多(不喜相持,但能相持),王皓正手能對拉,反手也能對拉。相對馬龍套到以上戰術都無法說就一定能贏-正手、反手、接發球。所以就無法有氣勢建立在特點上(這就是我對特點鮮明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