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近檯快攻

什麼叫做近檯快攻加弧圈
懂桌球的大致都能說出,但是誰的打法是快攻加狐圈,幾乎每個人都說自己是這樣的打法。
快攻,什麼叫快攻,能有近檯技術做進攻和防守的人才能稱很攻。站中檯即使再快也不是快攻了。
如李佳薇的快攻即是代表,永遠站近檯,除非被弧圈拉到中檯才會退。
另外快攻要有相當的快攻技術,如挑、撥、擺短等(大陸還發明更多的技術名詞)反手同樣也有相同的技術下,才能對近檯做處理不論是進攻(挑、撥、擰)或防守法(反拉、彈性、擺短)都是要具備不能缺乏的。

近來在練習和調整中對”挑、撥”有著較好的球感,因為擊球點的改變(擊拍的左下部),和”黏球”感的加入後對這高級技術有著更好的球感,但是還沒有實際比賽,仍算是資深菜鳥技術,但應該不成問題了,在時間的進展之下。
之前為何無法站到前檯,而總站中檯,習慣是一種,但更重要的是因缺代近檯技術根本無法到前檯,即使到前檯也只能擋球,完全沒進攻。
這表示如果打球過程中有缺點,不僅是慣性而已,絕對是技術中有缺陷才會導致這樣的情形出現的。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最近一個月的打球心得總整理

一、用重心來打質量就能更高。

二、腕掌想要鬆就用小手臂來打。

三、擊球點愈近身愈佳但要能同時看到球和對方桌檯位置。

四、擊球時球黏在板上的感覺愈久,質量就愈高。

五、控制自己的情緒、緊張、愈是緊要關頭,就愈要忘記分數的存在。

六、擊球上以正確板形來形塑整個擊球動作的合理性。

七、發球重在同中求異,同一動作下1’ 發球能下旋很轉和不轉球. 2、能短也能長。3、能短也能快。4、能正旋也能逆旋。5、能右邊也能左邊。總共有五組,不需同一動作發5組,只需要5組動作,一組配合二種發球,就是很好的發球。不過光發球好,沒有第三板,如第一組有配合的第三板,第二組就沒有,那第二組就需要少發或不發,直到創出優勢的第三板才能做整體的技戰術。

八、對手的發球,就是二種,轉或不轉,第一時間球出去就是轉,判斷不出時就是另一種的球,要注意的是第一、第二的時間對於發球好的人來說,時間非常短暫,要從慣性來判斷,所以接發球時,前幾顆一定注意力要放在對方的發球的慣性上,看對方是否是發球很好能發出同中求異的發球,若沒有當然最好。

九、關鍵時不要發沒有第三板的發球,除非一定確定對手對會接。但是能和自己打到關鍵球,可見對手應該和自己相差不遠,以上情形不可能發生,所以關鍵球要以自己最擅球的發球(能有最好的第三板銜接)就是關鍵發球。 但這樣的想法是在自己的程度上還不是達到甲組的地步,是以乙組而言。

十、對方能進球的我們要能判斷對方是合理有信心的進球或是胡亂進球,要是前者,就要避免再次給他相同的球,若是後者就要有信心的再給也沒關係。

十一、 拉近檯球,就是分二組球,下旋一組,不旋和上旋一組,在打時下旋一定擊四點或三點位置,拍往前多一點。另一組則是二點和一點位置,特別是一點位置,不要怕會下網,以黏住拍的感覺擊打,球一定能被帶過網,除非揮拍錯誤。這二組一定要分別清楚,在接發球,和對顆粒打時就能發揮功用。

十二、 發球在接連看過多部國手、青少選手後確定隱蔽性高的發球一定要學。但如從周東昱國手的發球及多位選手統整來看有幾個要點:1、拋球要準,到達右下脅位置。2、手腕幾乎緊貼右下脅發球。3、要練到非常的同中求異地步,動作幾乎一樣才能有欺敵效果,不然這類發球的球質是比平常較低的。

才說達到"定形期-----愛改沒辦法,但改了又覺得打得更順手耶!!

就是愛改沒辦法,但改了又覺得打得更順手耶!!
歷經幾次的環遊全島經歷,打法、姿勢還是有問題。因同樣的球高手拉的質量就是這麼高、為何自己已滿意的拉法下,還是差了一大節,可見還是有問題。
在層層的思考下有了下列幾點的改變:
一、 拍擊球的時間點和位置上:原本已改變的擊球時間位置上,是胸前,但是仍然過於前面,經看奧運多位選手站位(橫板選手都是平行位站法),到右腳前才擊球(重點是愈晚擊愈好,但是限於眼睛能否同時看到對方桌的視線下,過晚擊球看不到桌子,只能憑感覺而已,所以在這個位置擊球能達到最平衡的地步)。
二、 拍面更垂直些:原本拍面壓下許多,但是在”正反手”的反拉技術上,始終打不好,現在讓拍面更垂直下,在中檯擊球、正反手反拉、對方過來的正逆旋轉球,都能以”垂直”拍面下回得更紮實進球率較高,打起來有信心,而不是如以往需要擊球點非常準才能回球,或是旋轉一抓錯(正、逆旋無法判斷時)就失誤,在垂拉拍面打法上,因”持球”更久,能使得正逆旋即使無法判斷,但以”球持久”下將球拉起也可行。
三、 球擊拍的位置:原本在想像中,擊球點長久練習、思考下還是應該是拍面”中心點”為最佳位置,但是在高雄勞工中心的中檯互拉中,竟然發現了,球擊拍的位置在”左下角”的位置上也就是背面約是”食指”的位置時,在中台時能夠將球擊打得夠力也夠旋,不用整支大臂使力,就是重心+小臂就能拉得很遠。這一個突然的發現,在回家過程中,練習了二三天,約一萬顆球次的練習下,發覺這個擊球位置有幾個好處:1、手感很好:因為就在食指附近擊球,毌需擔憂擊球甜區不見,很容易感覺。2、擊球感的力道、旋轉竟比中心點都強。 但是:在理論上應該還是中心點照理能夠磨球更久,但為什麼這個位置能夠造成這樣的感覺,可能仍是”暫時”而已,過久一些在動作協調、重心轉換、拍形更動、揮拍變化下,可能擊球位置還會改變的,不過這已是下次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