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八月底的練習方向

近來練習方向:
一、遮蔽式發球的改良:
1、正手遮蔽發球已進行許久的測試,近來再用攝影機(要改進,還是需要它,真得很重要)改良後,在練習長達快要一年期間,大致已將動作定型(自己摹仿,還要熟悉所有要訣,自己也覺得不容易,收獲很大)。
2、要點:
A’ 以掌心持球:原本是習慣置於中指縫間,但一念間改過後,竟然拋球就準確多了,原本拋球進好球帶的機會約四分之一,現在一下子已跳到八分之一了。
B’以重心+手腕來加強球質
C’右手腕要固定於右下腰部,可放鬆,但擊球位置一定要大約在這邊,不然隱蔽效果不佳。
D’腳步、重心轉移:左腳抬起,擊球剎那以左右腳為軸旋轉,擊球後左腳先站定位置(球始外側),右腳緊接著站於偏左側球檯(大致上成接發球的原始姿勢—左前右後,這是指短球時),如果是發奔球,則稍後退近平行位。此時再移左腳,再來右腳細步移動。故全部完成約四個步伐。
E’常犯錯誤:
1在腳步上採用三步伐,甚至二步伐而已(沒用重心就是二步伐)。
2擊球時,人不要站起來,仍保持重心下壓,擊球點在網子高度附近。
3質量要高+隱蔽好=一定要用重心,不能光用腕或小手臂的力量。

二、擊球動作大幅縮小的改變:
這是積分賽時看過鄭x揚教練打時的一球(其實這已看過很多,但這次感覺特別能體會到重點),動作小時才能攻擊一些突然性高,短、或旋轉很晚才能判斷的球。所以以類似一吋拳的方式來練習引拍小但何保持質量的正反手攻擊動作。
要點:
1、引拍小,拍面前傾約100~110度左右。
2、擊球前一定要放鬆,拍面位置先置於判斷來球處後,再整個重心後退(放鬆就自然會如此)小手臂往後小引拍,待來球後再擊出(拍面儘面保持上述100-110度)且依來球下、下旋轉方向來控制拍面是否壓得低(一定要壓,過往總是沒壓所以常出界)。
3、擊球位置一定在甜區,然後往下到拍中間邊緣,若是要打直線球則是到拍柄附近(這是最近的新體驗,非常重要且好用,所以擊斜線、直線這是基本的球擊拍的路線,一定要分清楚,斜、直線才能打得更準確)。
4、對方搓強下旋時:就是應用這短引拍和球在拍面跑的路線二種,再加上擊球後拍面一定要帶球直線出力到一定位置後就能有效且質量高的回球,這可從拍擊球的聲響來確定,擊球是不是擊得好(脆而大聲就是發力集中)。
5、整理:也就是放鬆—擊球—拍面調整稍壓拍-擊球中部(有點往上打的感覺)—拍帶球走—壓拍。這樣就能夠處理目前很多的強下旋球拉不起來,短球過晚判斷再擊球,能有效的回球。目前已固定姿勢再熟練一段時間後,不只在相持,重要在接發球和第三板中這樣的擊球都能發揮強大的穩、準、大的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