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五月份(連接四月份的練習後)產生的新心得

之前已說過一整個的過程,但之後的一個星期又有新得技術和心理狀態的新體驗。

一、正手抬肘拉:從一二年前就想過的姿勢,到一年前想要實施並想法大致姿勢,到目前終於能體會到較接近正確姿勢,總算能稍接近影片中直線拉球的感覺,但還要將重心往前,肘要抬到位不能過低過高。另一個練習中發覺新的正手連續板打法,就是拉起球後,第二板肘抬得更高些,重心保持保前,有往前仆的感覺,能將球質打得非常高。

二、正反手銜接需要圓的感覺:以肘為支點做一個轉換,以前轉換是以肘繞一個小圓周,多數前腳掌也沒動,轉得就只是肘和大小臂而已,所以怎麼練怎麼轉總是不順暢。現在改以肘為支點做轉換(實質上當然不會是完全固定得)反手打完,以腳掌再移動並轉和桌平行,肘稍轉換抬高後,就能銜接轉完整,且應該有的感覺。

三、反手(正手)發球同上一樣需要圓的感覺轉換:同樓上一樣,要銜接奔球和轉球時,就以肘為支點做改變,會很順暢。

四、擺的心態:就是每一分球都一定要紮紮實實的贏的心態:這可能是最接近實戰心態的心理描述,就是每一分球都要贏得紮實,就較不會有關鍵失分,上場心態擺不正確等的錯誤表現。

只要想著每一分都是紮紮實實的贏下來,發球時就不會有僥倖心想要對手不會接或接不好(常常對手就是接回來,自己就自爆或處理不好),另外就是相持球時就不會打了二板就在心理發出一定打死你了希望對方接不到,這的確能改進目前最易犯的心理毛病。

五、正手遮敝式發球的詳細重點:根據大陸女隊劉詩雯、郭躍的發球重點可歸納出:

1、擊球點在右胸後:

2、右手放鬆但擊球時拍一定已緊靠在右胸(不靠接近的話,遮敝效果差)

3、一拋就抬左腳,擊球時左腳順勢重心壓下,接著右腳抬起使得整個身體近球檯並逐漸接近成平行球檯,此時右腳一著地,左腳接著再抬起將整個整體調整適當位置,右腳此時再稍抬起做一個微調。整個步伐需要四個腳步完成,而非三個腳步,需切記。

4、大陸男隊少在胸前,如馬琳是在右腹下,猜測是女隊可以起到更好的遮敝位置。

5、擊球時的下旋、下旋、側下旋、側上旋和無遮大致一樣,但是這樣的擊球在摩擦過程時間很少,所以旋轉程度和同樣一人發出的無遮敝轉度差別很大,主要是在欺敵上,質量受限是一定的,練習法上要增強的就是如何加強旋轉質量,在這麼受限的姿勢上。

6、大陸皮要就是因這樣的發球法,需要黏性在短暫間也能增加麼擦力,所以大陸選手正手多放黏性皮,猜想這是主因之一。

7、手肘抬起近平行:擊球時瞬間手肘抬起至平行此時手能更順暢的擊球,這是增加這樣發球法質量的要點(很容易忽略)

8、主要在發短球上,如果乙組因常發長球,反而用不到,因為發了短,第三板反而處理不好,反而沒用。

五月份(連接四月份的練習後)產生的新心得


之前已說過一整個的過程,但之後的一個星期又有新得技術和心理狀態的新體驗。


一、正手抬肘拉:從一二年前就想過的姿勢,到一年前想要實施並想法大致姿勢,到目前終於能體會到較接近正確姿勢,總算能稍接近影片中直線拉球的感覺,但還要將重心往前,肘要抬到位不能過低過高。另一個練習中發覺新的正手連續板打法,就是拉起球後,第二板肘抬得更高些,重心保持保前,有往前仆的感覺,能將球質打得非常高。


二、正反手銜接需要圓的感覺:以肘為支點做一個轉換,以前轉換是以肘繞一個小圓周,多數前腳掌也沒動,轉得就只是肘和大小臂而已,所以怎麼練怎麼轉總是不順暢。現在改以肘為支點做轉換(實質上當然不會是完全固定得)反手打完,以腳掌再移動並轉和桌平行,肘稍轉換抬高後,就能銜接轉完整,且應該有的感覺。


三、反手(正手)發球同上一樣需要圓的感覺轉換:同樓上一樣,要銜接奔球和轉球時,就以肘為支點做改變,會很順暢。


四、擺的心態:就是每一分球都一定要紮紮實實的贏的心態:這可能是最接近實戰心態的心理描述,就是每一分球都要贏得紮實,就較不會有關鍵失分,上場心態擺不正確等的錯誤表現。


只要想著每一分都是紮紮實實的贏下來,發球時就不會有僥倖心想要對手不會接或接不好(常常對手就是接回來,自己就自爆或處理不好),另外就是相持球時就不會打了二板就在心理發出一定打死你了希望對方接不到,這的確能改進目前最易犯的心理毛病。


五、正手遮敝式發球的詳細重點:根據大陸女隊劉詩雯、郭躍的發球重點可歸納出:


1、擊球點在右胸後:


2、右手放鬆但擊球時拍一定已緊靠在右胸(不靠接近的話,遮敝效果差)


3、一拋就抬左腳,擊球時左腳順勢重心壓下,接著右腳抬起使得整個身體近球檯並逐漸接近成平行球檯,此時右腳一著地,左腳接著再抬起將整個整體調整適當位置,右腳此時再稍抬起做一個微調。整個步伐需要四個腳步完成,而非三個腳步,需切記。


4、大陸男隊少在胸前,如馬琳是在右腹下,猜測是女隊可以起到更好的遮敝位置。


5、擊球時的下旋、下旋、側下旋、側上旋和無遮大致一樣,但是這樣的擊球在摩擦過程時間很少,所以旋轉程度和同樣一人發出的無遮敝轉度差別很大,主要是在欺敵上,質量受限是一定的,練習法上要增強的就是如何加強旋轉質量,在這麼受限的姿勢上。


6、大陸皮要就是因這樣的發球法,需要黏性在短暫間也能增加麼擦力,所以大陸選手正手多放黏性皮,猜想這是主因之一。


7、手肘抬起近平行:擊球時瞬間手肘抬起至平行此時手能更順暢的擊球,這是增加這樣發球法質量的要點(很容易忽略)


8、主要在發短球上,如果乙組因常發長球,反而用不到,因為發了短,第三板反而處理不好,反而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