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真的該休息幾天----辛苦了,我的右手
過年前就覺得手痛,但是因為"球炎"還是一樣的照打,到這二個星期,手實在已痛得連覺都睡不好了----有這麼誇張嗎?又不是國手,打成這樣子!! 哎!想想,也實在對不起自己的身體,決定休養一個星期以上了,今天總算手較聽話,雖是第三天而已。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水谷---行詩狼、奈矮載號啪
水谷---行詩狼、奈矮載號啪
“加料拍”—原本是動都不想動的拍子,五夾拍才是目前技術適用的拍子。但是水谷買來也幾個月了,看著拍盒中的她,每每都像要抖動著出來,但是一向”堅持”技術用拍的我,仍然不為所動啊!!
這星期心血來潮,開封來用,試一下也不會怎麼樣啊!!就黏著舊大陸皮和舊donic sound 打打看。但是……………嚇一跳,連最難的挑球,竟然每顆都能挑起進壘───發生什麼事了?打個speedo 看看,含得真穩,再快速吞吐出來───不會吧!這是四千多元的“加料”拍耶!速度快,但是不可思議的球能在板上跑上有如馬拉松的距離再出去(與加料拍比較而言),手感驚人。
退到中遠台拉拉看, 用 loop 試看看,弧線沒啥特別──因常有人說明這拍會有什麼曲線,我自己是沒發覺(和五夾拍比較),但特別的是她和五夾拍太像了,你可以將球弧線拉得很高尚再進壘,如果夠協調的話,在實際play 就不用特別大力的回球,退到中台時僅需穩穩的將球拉進仍然能保有相當的強度,無壓力就更能贏球的。
今天將原主戰拍的andro plasma 430 和 bryce (灌膠)再試打看看。
可以建議,水谷很適用speedo 的打法,即使是最難的“挑”也能合用,不過bryce 仍不適合我用,所以個人仍不建議,而plsama 430 的擊球感,非常適合,在擊打時他快乾脆的出去,不像bryce 會慢一點再走,所以不會拖泥帶水,會讓“擊”為多時,會比五夾時更適用。
到底加料拍應不應該這麼的“穩”,個人是無法建議和不知道,但是五夾拍要想能用一樣的力量和控制來擊球,適應期短,那水谷是絕對應該列入考慮的一把好拍。
“加料拍”—原本是動都不想動的拍子,五夾拍才是目前技術適用的拍子。但是水谷買來也幾個月了,看著拍盒中的她,每每都像要抖動著出來,但是一向”堅持”技術用拍的我,仍然不為所動啊!!
這星期心血來潮,開封來用,試一下也不會怎麼樣啊!!就黏著舊大陸皮和舊donic sound 打打看。但是……………嚇一跳,連最難的挑球,竟然每顆都能挑起進壘───發生什麼事了?打個speedo 看看,含得真穩,再快速吞吐出來───不會吧!這是四千多元的“加料”拍耶!速度快,但是不可思議的球能在板上跑上有如馬拉松的距離再出去(與加料拍比較而言),手感驚人。
退到中遠台拉拉看, 用 loop 試看看,弧線沒啥特別──因常有人說明這拍會有什麼曲線,我自己是沒發覺(和五夾拍比較),但特別的是她和五夾拍太像了,你可以將球弧線拉得很高尚再進壘,如果夠協調的話,在實際play 就不用特別大力的回球,退到中台時僅需穩穩的將球拉進仍然能保有相當的強度,無壓力就更能贏球的。
今天將原主戰拍的andro plasma 430 和 bryce (灌膠)再試打看看。
可以建議,水谷很適用speedo 的打法,即使是最難的“挑”也能合用,不過bryce 仍不適合我用,所以個人仍不建議,而plsama 430 的擊球感,非常適合,在擊打時他快乾脆的出去,不像bryce 會慢一點再走,所以不會拖泥帶水,會讓“擊”為多時,會比五夾時更適用。
到底加料拍應不應該這麼的“穩”,個人是無法建議和不知道,但是五夾拍要想能用一樣的力量和控制來擊球,適應期短,那水谷是絕對應該列入考慮的一把好拍。
2008年3月2日 星期日
好文章收集之一----AMOS 練球單
從下所轉貼文章
http://www.table-tennis.tw/viewthread.php?tid=63&highlight=
AMOS自修桌球筆記簿─練球菜單篇
下面的練球項目是自修桌球時練球的內容,「訓練目的」是在說明此項目的功能與練習的理由。「注意事項」是在練習過程中累積的一些心得與檢討。「檢測標準」是給練習者的要求。全篇內容偏重在練習的過程(程序部分),如何使練習過程更為順利,更有效率。關於各項技術的動作要領(實體部分)非論述重心所在,僅有粗淺帶過。基礎篇一、正、反手斜線、直線擊球(STROKE)及反手位正手側身斜線、直線擊球;斜線250回,直線150回。(一)訓練目的→作為練球開始的熱身活動。→練習掌握擊球的協調性(放鬆、節奏)、球感與控制性。(二)注意事項→練習時先勿求快,宜先求穩(控制性、連續性與協調性)。→擊球時宜以撞擊為主,易言之,拍面以接近垂直桌面的角度去擊球,擊出的球僅些微的上旋。→腳步切勿站死,宜有小碎步或小墊步,如此跟球才會緊。(三)檢測標準→以連續來回75球(速度=80回/分)不失誤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有150球不失誤之穩定度。二、正、反手斜線(前沖)弧圈球(DRIVE)各250回;陪練者同時練習正、反手擋球(BLOCK)。(一)訓練目的→掌握弧圈球之技術,尤其是規範弧圈球的動作。→理解拍面角度、擊球力量與擊球高度的關係。→體會咬球的感覺,球陷入膠皮中…力量經由手傳遞,透過球板、膠皮至球上,以既有摩擦又有撞擊的手法(有謂之打磨結合)將球送出。→熟悉擋球技巧,此為防守功力之基礎,同時亦為做球能力之展現;擁有良好的做球能力是練習基本功的重要條件。(二)注意事項→練習時先勿求快(以70%力量擊球),宜先求穩(控制性、連續性與協調性)。→練習者宜距球台約70至100公分,讓出些空間使動作舒展些去拉弧圈球。→擋球者應採借力方式回擊球,利用板面角度控制而僅給予些許力量將球送至靠近底線之長球。→不論拉球者或擋球者,腳步均不可站死,應配合來球落點移動(球要跟緊),尤其拉球者不但有左右的步法,應特別留心前後的移動,始符合實戰之要求。(三)檢測標準→拉球與擋球須能控制在1/3台內且連續來回25球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控制在1/4台內連須來回50球為佳。三、正、反手斜、直線搓球(PUSH)200回。(一)訓練目的→掌握搓球(下旋球)技巧,理解製造下旋球時拍面角度、搓球力量大小與搓球時間的關係。→實戰中使用機會相當高的技術,多運用在控制或反控制中,掌握住搓球技巧有利創造下一板主動的機會。(二)注意事項→練習時先勿求快,宜先求穩(控制性、連續性與協調性)。→先練習搓半出台的長球,掌握住在球落桌後上升期末段時(約時鐘11~12點位置)搓球;待熟練後再練習快搓,即在上升期前段(約在10點位置)搓球,此時球會較短(不出台),須右腳踏入(右手持拍者)後再搓球。(三)檢測標準→搓球練習者須控制在1/3台內連續來回50球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控制在1/4台內連續來回100球為佳。四、正、反手台內處理練習者發侧下旋不出台球,陪練著練習擺短,練習者再以撥球(FLICK)處理。(一)訓練目的→掌握實戰中台內前三板技巧的熟練。→撥(挑)球(FLICK)為台內技巧的要項,尤其在40MM時代與無遮擋發球時代,接發球者較容易將球控制在台內,如何維繫發球者主動的優勢,端視台內技巧的良莠。(二)注意事項→發球者所發的不出台側下旋球的第二跳宜靠球台底線,如此擺短始不致過短,較有撥(挑)機會。→撥(挑)者須判斷擺球者球的旋轉,當所擺的球是偏下旋球時或是偏不旋轉球時,撥(挑)板面角度有異。→撥挑斜線時,宜要求撥挑球的落點,由邊線而非底線出桌為佳。→撥挑球是一項技巧性偏高的技術,來球落球點的預判、腳步的到位(右腳踏入)與小臂、手腕的運用是關鍵。→發球者一發完球須立刻進入基本位去等待對手回擊(擺短),如此始有時間去預判來球落點並決定以何手法處理球,切莫對對手回擊方式預設立場。(三)檢測標準→在20次的撥挑機會中,能成功撥挑14回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有17回為佳。五、正、反手搶半出台球練習者發侧下半出台球,陪練著練習搓長,練習者再以弧圈(DRIVE)處理;陪練者同時練習防守(擋球)。(一)訓練目的→此為實戰中重要技巧,熟練之始有實戰獲勝的機會。→特重「半出台」的練習,易言之,此種球也可以搓長回擊,惟較為消極被動。(注意事項)→練習者發完球須立刻還原至「基本位」,易言之,是以「等待」對手回球的角色去迎擊,而非以「追球」角色去擊球。→搶拉完須立刻還原進行下一板攻擊,高水平對陣中,一板得分是不容易,故連續攻擊的訓練是必要的。→第一板是拉下旋球,對手(平面非防弧膠皮)擋回是上旋球,所以第二板拉的是上旋球,由拉下旋轉換成拉上旋的拍面要調整,且上旋來球較快,拍面的轉換與節奏的改變均為練習的要項。(三)檢測標準→在20次的搶拉機會中,能成功搶拉14回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有17回為佳。六、步法(FOOTWORK)與正、反手銜接3/4檯左推右攻:練習者反手推擋正手弧圈(DRIVE),陪練者練習反手兩點(變線)作球。(一)訓練目的練習者練習正反手的銜接與步法(併步或小跳步)結合運用:陪練者練習變線擋球(防守)。(二)注意事項→練習首重正手、反手與腳步的整體配合,同時練習擊球與擋球落點的控制,所以不宜要求速度,以70%力量擊球為佳。(三)檢測標準→能成功連續15回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有30回為佳。FALKENBERG FOOTWORK(亦有稱為擋側撲)(一)訓練目的→掌握推擋轉正手側身技術並正手兩點移位攻擊;陪練者練習擋弧圈球並練習變線。(二)注意事項→練習首重正手、反手與腳步的整體配合,同時練習擊球與擋球落點的控制,所以不宜要求速度,以70%力量擊球為佳。→練習範圍以1/2台至3/4台為佳,以能連續完成動作為重。(三)檢測標準→能成功連續10回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有25回為佳。七、中後陣技術。中陣弧圈對拉(一)練習目的→當站位進入中陣之後,仍須有進攻能力;對手以正手拉出前沖弧圈球,此球質、速度與來球軌跡均有別於近台球,須熟悉之。→40mm時代與無遮擋發球,進入相持機會大增,中陣相持佔優勢,極易大大提升我方士氣,並展現弧圈球技術的核心。(注意事項)→練習過程中「跟球」要緊,並留心前後的位移。→「借力」與「發力」的份際與時機要區別。→擊球時,試著吃球板多些(拍面垂直些),球的尾勁會強些。→練習時落點的控制要要求,靠底線的兩大角為佳。(三)檢測標準→能成功連續15回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有30回為佳。BACKHAND FISH。(一)訓練目的→退入被動中陣防守要能頂住對手的攻擊,並藉由回球落點的控制(調動)引誘對手失誤或製造出反拉的機會;陪練者練習全台正手拉前沖弧圈。(二)注意事項→練習過程中身體重心宜放低並將腳保持小碎步,此舉有利移動跟球。→回擊過程要要求落點,能回靠底線兩大角為佳。→回擊時將球略帶摩擦為宜,回球才會沖。→回球的高度不宜高,否则對手會轉為扣殺(SMASH)。(三)檢測標準→能成功連續15回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有30回為佳。八、綜合多球練習。此部分種類變化很多,可參照「STIGA瑞典國家桌球隊示範」或「BTY TIMO BOLL桌球示範」中有若干項目示範。全程原則用多球練習,此為原則性基礎項目(配合時間、進度有所增減),待技術水平較高時尚有進階項目。整個練習時間約3至4小時,並以PLAY作為練習的收尾。─本單元完─
http://www.table-tennis.tw/viewthread.php?tid=63&highlight=
AMOS自修桌球筆記簿─練球菜單篇
下面的練球項目是自修桌球時練球的內容,「訓練目的」是在說明此項目的功能與練習的理由。「注意事項」是在練習過程中累積的一些心得與檢討。「檢測標準」是給練習者的要求。全篇內容偏重在練習的過程(程序部分),如何使練習過程更為順利,更有效率。關於各項技術的動作要領(實體部分)非論述重心所在,僅有粗淺帶過。基礎篇一、正、反手斜線、直線擊球(STROKE)及反手位正手側身斜線、直線擊球;斜線250回,直線150回。(一)訓練目的→作為練球開始的熱身活動。→練習掌握擊球的協調性(放鬆、節奏)、球感與控制性。(二)注意事項→練習時先勿求快,宜先求穩(控制性、連續性與協調性)。→擊球時宜以撞擊為主,易言之,拍面以接近垂直桌面的角度去擊球,擊出的球僅些微的上旋。→腳步切勿站死,宜有小碎步或小墊步,如此跟球才會緊。(三)檢測標準→以連續來回75球(速度=80回/分)不失誤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有150球不失誤之穩定度。二、正、反手斜線(前沖)弧圈球(DRIVE)各250回;陪練者同時練習正、反手擋球(BLOCK)。(一)訓練目的→掌握弧圈球之技術,尤其是規範弧圈球的動作。→理解拍面角度、擊球力量與擊球高度的關係。→體會咬球的感覺,球陷入膠皮中…力量經由手傳遞,透過球板、膠皮至球上,以既有摩擦又有撞擊的手法(有謂之打磨結合)將球送出。→熟悉擋球技巧,此為防守功力之基礎,同時亦為做球能力之展現;擁有良好的做球能力是練習基本功的重要條件。(二)注意事項→練習時先勿求快(以70%力量擊球),宜先求穩(控制性、連續性與協調性)。→練習者宜距球台約70至100公分,讓出些空間使動作舒展些去拉弧圈球。→擋球者應採借力方式回擊球,利用板面角度控制而僅給予些許力量將球送至靠近底線之長球。→不論拉球者或擋球者,腳步均不可站死,應配合來球落點移動(球要跟緊),尤其拉球者不但有左右的步法,應特別留心前後的移動,始符合實戰之要求。(三)檢測標準→拉球與擋球須能控制在1/3台內且連續來回25球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控制在1/4台內連須來回50球為佳。三、正、反手斜、直線搓球(PUSH)200回。(一)訓練目的→掌握搓球(下旋球)技巧,理解製造下旋球時拍面角度、搓球力量大小與搓球時間的關係。→實戰中使用機會相當高的技術,多運用在控制或反控制中,掌握住搓球技巧有利創造下一板主動的機會。(二)注意事項→練習時先勿求快,宜先求穩(控制性、連續性與協調性)。→先練習搓半出台的長球,掌握住在球落桌後上升期末段時(約時鐘11~12點位置)搓球;待熟練後再練習快搓,即在上升期前段(約在10點位置)搓球,此時球會較短(不出台),須右腳踏入(右手持拍者)後再搓球。(三)檢測標準→搓球練習者須控制在1/3台內連續來回50球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控制在1/4台內連續來回100球為佳。四、正、反手台內處理練習者發侧下旋不出台球,陪練著練習擺短,練習者再以撥球(FLICK)處理。(一)訓練目的→掌握實戰中台內前三板技巧的熟練。→撥(挑)球(FLICK)為台內技巧的要項,尤其在40MM時代與無遮擋發球時代,接發球者較容易將球控制在台內,如何維繫發球者主動的優勢,端視台內技巧的良莠。(二)注意事項→發球者所發的不出台側下旋球的第二跳宜靠球台底線,如此擺短始不致過短,較有撥(挑)機會。→撥(挑)者須判斷擺球者球的旋轉,當所擺的球是偏下旋球時或是偏不旋轉球時,撥(挑)板面角度有異。→撥挑斜線時,宜要求撥挑球的落點,由邊線而非底線出桌為佳。→撥挑球是一項技巧性偏高的技術,來球落球點的預判、腳步的到位(右腳踏入)與小臂、手腕的運用是關鍵。→發球者一發完球須立刻進入基本位去等待對手回擊(擺短),如此始有時間去預判來球落點並決定以何手法處理球,切莫對對手回擊方式預設立場。(三)檢測標準→在20次的撥挑機會中,能成功撥挑14回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有17回為佳。五、正、反手搶半出台球練習者發侧下半出台球,陪練著練習搓長,練習者再以弧圈(DRIVE)處理;陪練者同時練習防守(擋球)。(一)訓練目的→此為實戰中重要技巧,熟練之始有實戰獲勝的機會。→特重「半出台」的練習,易言之,此種球也可以搓長回擊,惟較為消極被動。(注意事項)→練習者發完球須立刻還原至「基本位」,易言之,是以「等待」對手回球的角色去迎擊,而非以「追球」角色去擊球。→搶拉完須立刻還原進行下一板攻擊,高水平對陣中,一板得分是不容易,故連續攻擊的訓練是必要的。→第一板是拉下旋球,對手(平面非防弧膠皮)擋回是上旋球,所以第二板拉的是上旋球,由拉下旋轉換成拉上旋的拍面要調整,且上旋來球較快,拍面的轉換與節奏的改變均為練習的要項。(三)檢測標準→在20次的搶拉機會中,能成功搶拉14回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有17回為佳。六、步法(FOOTWORK)與正、反手銜接3/4檯左推右攻:練習者反手推擋正手弧圈(DRIVE),陪練者練習反手兩點(變線)作球。(一)訓練目的練習者練習正反手的銜接與步法(併步或小跳步)結合運用:陪練者練習變線擋球(防守)。(二)注意事項→練習首重正手、反手與腳步的整體配合,同時練習擊球與擋球落點的控制,所以不宜要求速度,以70%力量擊球為佳。(三)檢測標準→能成功連續15回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有30回為佳。FALKENBERG FOOTWORK(亦有稱為擋側撲)(一)訓練目的→掌握推擋轉正手側身技術並正手兩點移位攻擊;陪練者練習擋弧圈球並練習變線。(二)注意事項→練習首重正手、反手與腳步的整體配合,同時練習擊球與擋球落點的控制,所以不宜要求速度,以70%力量擊球為佳。→練習範圍以1/2台至3/4台為佳,以能連續完成動作為重。(三)檢測標準→能成功連續10回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有25回為佳。七、中後陣技術。中陣弧圈對拉(一)練習目的→當站位進入中陣之後,仍須有進攻能力;對手以正手拉出前沖弧圈球,此球質、速度與來球軌跡均有別於近台球,須熟悉之。→40mm時代與無遮擋發球,進入相持機會大增,中陣相持佔優勢,極易大大提升我方士氣,並展現弧圈球技術的核心。(注意事項)→練習過程中「跟球」要緊,並留心前後的位移。→「借力」與「發力」的份際與時機要區別。→擊球時,試著吃球板多些(拍面垂直些),球的尾勁會強些。→練習時落點的控制要要求,靠底線的兩大角為佳。(三)檢測標準→能成功連續15回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有30回為佳。BACKHAND FISH。(一)訓練目的→退入被動中陣防守要能頂住對手的攻擊,並藉由回球落點的控制(調動)引誘對手失誤或製造出反拉的機會;陪練者練習全台正手拉前沖弧圈。(二)注意事項→練習過程中身體重心宜放低並將腳保持小碎步,此舉有利移動跟球。→回擊過程要要求落點,能回靠底線兩大角為佳。→回擊時將球略帶摩擦為宜,回球才會沖。→回球的高度不宜高,否则對手會轉為扣殺(SMASH)。(三)檢測標準→能成功連續15回為基本要求,大專乙組宜有30回為佳。八、綜合多球練習。此部分種類變化很多,可參照「STIGA瑞典國家桌球隊示範」或「BTY TIMO BOLL桌球示範」中有若干項目示範。全程原則用多球練習,此為原則性基礎項目(配合時間、進度有所增減),待技術水平較高時尚有進階項目。整個練習時間約3至4小時,並以PLAY作為練習的收尾。─本單元完─
訂閱:
文章 (Atom)